近日,《中國醫藥報》對宏濟堂制藥進行專題報道,探究宏濟堂制藥:如何向“新”提“質”將古法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不斷發出智能“新芽”。現轉發全文如下:
1907年,身著長袍的樂鏡宇(即電視劇《大宅門》中白景琦原型)一腳跨出大宅門,從北京南下至山東,在濟南院前大街創辦了宏濟堂,致力于傳承中藥古法工藝。百年之后,根植于齊魯大地的宏濟堂制藥尊古而不泥古,向“新”提“質”將古法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不斷發出智能“新芽”。近日,記者在探訪宏濟堂制藥萊蕪智能制造工廠時看到這樣一幕——在中藥口服液提取廠中控室,一塊長近12米、高超2米的數字大屏鋪滿了整面墻壁。巨大的屏幕被隔成3個分區,中間部分是4個不停切換的不同生產線的監控畫面,左右兩側則播放著相關配醇罐和冷沉罐的模擬動畫,“罐子”上實時更新著藥品生產進程和關鍵節點數據。“現在看到的只是智能生產系統中的一小部分,實際上我們在提取生產全環節設置了5380個功能點位,以實現對生產線溫度、液位、真空度、壓力等參數的實時監測和精準控制。”宏濟堂制藥(萊蕪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輝指著屏幕向記者介紹,一旦生產過程中出現溫度、液位、藥液流速的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技術人員可以通過遠程控制或者使用對講機通知相應生產線的負責人,迅速進行人工干預。帶著驚嘆,記者穿戴好頭套、鞋套和無菌服走進車間提取室,只見36臺近4米高的鋼鐵藥罐正自動開展中藥提取工作。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操作,這里并沒有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只有龐大的生產設備發出陣陣“低鳴”。“這樣的智能制造工廠大概要投入多少資金?”記者問。面對記者的提問,李輝笑了笑:“目前已經投入了將近13億元,總投資將達到18.3億元。”在宏濟堂制藥看來,打造萊蕪智能制造工廠是必然也是必需。“全封閉、全監控、全自動的智能生產,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預,保證生產工藝的質量穩定,提升藥品質量的有效性和均一性。”宏濟堂制藥副總裁張然說。2021年3月,宏濟堂制藥啟動了萊蕪智能制造項目;2023年6月,占地213畝的現代化廠區拔地而起,主要用于中藥口服液和固體制劑的生產。實踐證明,智能制造極大提升了產品質量。以血府逐瘀口服液為例,宏濟堂制藥在保證工藝合規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升溫時間、控制沸騰速度、測算能源轉換等方式,藥材的指標成分轉移率較傳統生產模式提高了20%,達到95%以上。據悉,由于采用了先進的洗烘罐聯動線,萊蕪智能制造工廠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灌裝速度的調整,最快可達每分鐘600支。目前車間各生產線的平均灌裝速度為每分鐘550支。“自打公司采用了智能生產系統,我們的工作模式大變樣!”說到智能制造給生產帶來的變化,宏濟堂制藥提取二廠副廠長孔勇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我們都是人工稱重、手動投料,一車四五百斤的中藥材全靠人拉,幾趟下來身上都是濕的。”回想起曾經的工作經歷,孔勇皺起了眉頭,“現在只要在屏幕上點幾下,智能運輸車就能完成藥材運輸并實現自動投料。”現在孔勇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提取車間的所有生產設備進行巡檢。從事中藥提取工作已有20余年的孔勇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工作內容會從“管人”變成“管機器”。據介紹,作為山東省首個中藥數字化智能制造項目,宏濟堂制藥的萊蕪智能制造項目引進了制造執行系統(MES)、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SCADA)、倉儲管理系統(WMS)、倉庫控制系統(WCS)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并創建了藥材自動稱配系統、提取自動投料系統、智能滅菌物流系統等智能生產系統。自動化生產不僅解決了中成藥傳統生產的均一性難點,也使企業實現了降本增效。“我們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關鍵設備,將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應用于中藥口服液的生產中,不僅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生產成本降低了15%,柔性化生產能力也有所提高。”談到智能生產帶來的生產效益,張然喜上眉梢。制藥企業的智能化發展不僅使企業受益,也得到監管部門的肯定。據李輝介紹,山東省藥監局在萊蕪智能制造工廠建設之初就給予了企業技術指導。“目前,萊蕪智能制造項目一期已正式運作起來,實現了從原藥材的加工到成品產出全流程的數智化生產,并獲得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三級認證。等項目全線達產,預計可實現16億支中藥口服液和6000批次中藥固體制劑的年產能,年產值可達100億元。”談及未來發展,張然充滿信心。

追“新”逐“質”不光體現在自動生產環節,還體現在藥品上市后的追溯環節。在宏濟堂制藥的藥品展示區,記者隨手拿起1盒阿膠,看到藥盒背面印了2個藥品追溯碼:一個是“碼上放心”藥品追溯碼,另一個則是標有“宏濟堂產品追溯”字樣的藥品溯源碼。記者掃描了一下宏濟堂制藥的溯源碼,手機頁面自動跳轉至宏濟堂溯源查詢系統,并顯示出這樣的字樣:您查詢的追溯碼HJTC34636705601640678為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出品的正牌產品,請放心購買。記者隨即點擊認證信息下面的“藥品追溯信息”,便看到了這盒阿膠的“前世今生”。在基本信息中,宏濟堂制藥標注了產品的生產日期、產品批號、劑型、質檢人等信息;在原料質檢報告中,顯示了驢皮DNA質檢報告;在生產工藝欄中,展示了提取、濃縮、切膠、晾膠等8個工藝環節的生產照片;在成品質檢報告中,附上了水質檢報告和成品質檢報告;在一級流向欄中,說明了發貨倉庫和一級經銷商……其中,驢皮DNA質檢報告詳細記載了相關批次驢皮的耳標號、驢源性CT值、馬源性CT值和結果判定,并附有濟南市膠類DNA源性鑒定工程實驗室和中藥源性分子鑒定技術研究中心的牌照照片。“追溯系統是為了讓患者知道相關產品是正品;展示驢皮DNA質檢報告,是為了讓患者吃得放心、吃得踏實。”據宏濟堂制藥質量負責人劉冊家介紹,為確保原料的道地性,宏濟堂制藥堅持選用國產驢皮。“從2015年3月起,我們就實現對所有阿膠類產品使用的驢皮進行DNA檢測,防止在購進過程中摻雜馬皮或騾子皮,影響產品質量。”劉冊家補充說道。“目前,宏濟堂制藥正根據山東省藥監局制定的《山東省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指導原則》要求,搭建中藥材追溯體系,預計2025年3月完成。這個追溯體系將應用在與我們合作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上,建立道地藥材生產與創新生態圈,以實現更多藥材種源及種植環節的可追溯。”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倩說道。向“新”而行,方能以“質”致遠。“宏濟堂制藥堅持以傳承國藥精華、引領中藥創新為使命,在全新領先的工業場景中做老百姓的放心藥、安全藥和療效藥,利用數字技術將宏濟堂制藥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實現高質量穩步增長。”張然堅定地說。